9月9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命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召開中國科學院功能開發項目驗收、廣州區域中心自主創新項目的申報與開放課題驗收的評審會議,邀請來自院內外的7位專家擔任評委,軍事醫學科學院張德添正高級工程師擔任組長。廣州健康研究院副院長(主持工作)、區域中心管委會主任孫飛、華南植物園副主任葉清、亞熱帶生態所副所長謝永宏,區域中心5個成員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及項目承擔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次會議驗收了中國科學院功能開發項目7項,廣州區域中心開放課題5項,評審了廣州區域中心自主創新項目6項。其中,亞熱帶生態所參與驗收的項目共4項,包括中國科學院儀器設備功能開發技術創新項目2項,分別為《基于液質聯用儀畜禽小肽數據庫開發與應用》和《應用于氣相色譜儀的全自動氣體稀釋裝置的研制》;廣州生命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開放課題2項,分別為《細菌樣品掃描電鏡快速觀察方法的建立》和《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機酸碳氫穩定同位素比值的測定方法研究》。經評議,4個項目均符合驗收標準,完成了預定技術指標,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亞熱帶生態所申報了廣州區域中心自主創新項目1項-《基于MALDI-TOF MS 構建農業微生物指紋圖譜庫及其快速鑒定方法》,該項目為競爭性項目,共支持4項,經過專家評審,獲得了區域中心自主創新項目的資助。?
《基于液質聯用儀畜禽小肽數據庫開發與應用》項目由許麗衛高級工程師主持,建立了畜禽小肽數據庫,以及二肽定性和定量測定方法,可以應用于畜禽生物樣本中小肽的定性和定量鑒定,深入挖掘畜禽樣本中二肽代謝物的存在形式和流轉規律,為研究小肽在調節畜禽生產性能的生物學機制解析和營養策略的開發提供技術支持。
《應用于氣相色譜儀的全自動氣體稀釋裝置的研制》項目由陳聞高級工程師主持,成功研制了一套用于氣相色譜儀的全自動氣體稀釋裝置。該裝置實現了樣品瓶抽真空、自動清洗以及氣體樣品稀釋等流程的自動化控制,解放了人力,規范了樣品前處理操作,提高了處理效率。配合氣相色譜儀使用,有效提升了高濃度氣體樣品檢測數據的準確度與精密度,可為研究所開展土壤溫室氣體排放機理及調控因素等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細菌樣品掃描電鏡快速觀察方法的建立》由李春勇高級工程師主持,建立了一種用于細菌樣品掃描電鏡觀察的快速制樣方法。該方法將傳統制樣流程所需時間從8小時以上縮短至1小時以內,顯著提高了實驗效率,可為研究所開展微生物微觀形態研究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機酸碳氫穩定同位素比值的測定方法研究》由賀珍工程師主持,建立了一次進樣同步測定土壤中低分子量有機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等)含量及其碳/氫穩定同位素組成的前處理方法及GC-MS/-IRMS分析流程。方法實現了對目標有機酸的準確定量,所采用的液液萃取前處理方式操作簡便、耗時短、重復性良好,可為研究所承擔的酸化土壤治理相關研究提供了可靠技術支撐。
《基于MALDI-TOF MS 構建農業微生物指紋圖譜庫及其快速鑒定方法》由張麗萍高級工程師主持,預期將建立一套適用于不同種屬微生物的標準化前處理與檢測方法;同時整合本所已有功能菌株及模式菌株,利用MALDI-TOF MS技術構建本土化的微生物指紋圖譜自建庫。項目完成后,將為所內科研人員提供高效的菌株鑒定服務,避免重復測序,節省科研成本與時間,為農業可持續發展與微生物學研究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亞熱帶生態所公共技術中心在滿足研究所科研需要的同時,積極發揮技術創新能力,針對研究所的科研需求,積極申報中國科學院及區域中心大型儀器功能開發和技術創新類項目。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和新項目的獲批,有助于提升中心的支撐能力和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服務水平為研究所的科技創新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評審會議現場
附件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