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025中國生物制造科技創新論壇在湖南常德開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發表了以“合成生物學與秸稈利用”為主題的演講。
印遇龍強調飼料安全的重要性。他指出,糧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飼料安全的問題,因為我們國家一半的糧食是用作飼料的。2021年,我國飼料的產量就超過了美國。飼料非常重要,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就要解決飼料的問題,合成生物學是可以解決飼料安全問題的,目前已經進入成果應用產業化階段。
印遇龍表示,將秸稈轉化為飼料原料是可行的。中國每年秸稈的量大概有10億噸,但中國秸稈利用率不足20%。如果我們將秸稈利用率提升至40%,就可以解決中國一年3億噸的飼料來源問題。
印遇龍團隊目前已經開發了淀粉低糖酵母細胞的合成技術,打通了秸稈變淀粉的技術路線,初步具備了實現淀粉生產的現實可行性。
面向未來,印遇龍指出,目前天工所張東遠研究員已經建立了秸稈連續氧化低爆破率處理工藝,在長沙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單體設備年處理萬噸級的示范線及5萬噸生產線。“我們準備跟常德合作,在常德建立秸稈處理生產線。”印遇龍如是說。
附件下載:

